关注高校招生结构规模的政策调整
文/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思媛
近期,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强化重点领域人才精准供给 动态调整高等学校招生结构规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上海方案》),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从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到,各方对此次政策调整非常关注,调整将影响高校整体的学科布局,同时也将为更好地匹配上海重大战略和产业需要奠定人才基础。
细读《上海方案》,这次政策调整的主要目标是:到2026年,建立健全学科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调控联动机制,推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占比进一步提高,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发展更加协调,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更加匹配等。这与3年前,教育部对于高校专业“物化双选”选考科目的调整要求非常契合。
这次的调整方案,涵盖了从高职专科到本科、硕博,涉及高等教育的各个学历层次。《上海方案》在优化调整重点领域招生结构规模方面,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
1.保持基础学科招生规模稳中有升
适度增加基础学科专业布点,稳步增加理科和基础医科招生规模。重点引导在沪“双一流”建设高校适度扩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理科招生规模,加大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和直博生培养规模,保持哲学、历史学等基础文科招生规模总体稳定。
2.提高理工农医招生规模和比例
采取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理工农医学科专业招生规模,从2023年到2026年,理工农医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理工农医专业门类本科生招生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提升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土木建筑、医药卫生等高职专科专业大类招生规模,从2023年到2026年,理工相关专业大类在校生规模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3.扩大重点产业人才招生规模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引导现有培养规模偏小且缺口较大的强相关学科专业加大招生规模,引导已达到一定培养规模但仍有缺口的学科专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
4.增加急需紧缺领域招生规模
围绕本市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和时尚消费品等重点产业,元宇宙、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智能终端新赛道产业,以及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等紧缺领域,能源交通、公共卫生与医药、养老护理等社会需求强的领域,扩大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
此外,《上海方案》还提出将增加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招生规模和比例,力争将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同时,还将严控过剩学科专业招生规模。综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办学条件、考生报考意愿和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等因素,控制艺术、管理、法学等学科门类以及部分外语类专业普通本科招生规模,调控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旅游等专业大类的职业本科和普通专科生招生规模。除特殊保护的专业外,对招生规模过大、增速过快、占比偏高、社会需求不足、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偏低的专业予以调整,调减招生计划。
这些变化,都将在本市高校今后几年的招生中逐步体现。本届高中毕业班的同学可能感触还不深,但将来继续攻读硕士、博士,以及专升本的同学应高度关注,为将来职业路径的发展做好提前谋划。